马朝旭表示,中方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希望伊拉克政府和人民能够早日克服困难,实现国家的安全、稳定和发展。
马朝旭说,这次袭击事件造成中国驻伊拉克使馆门窗等严重受损,另有两名在曼苏尔饭店(中国使馆所在地)工作的中国公民受伤。中方已经要求驻伊使馆、中资机构和当地中国公民注意安全,加强防范。中国国家领导人和外交部负责人也向驻伊使馆表示了亲切的慰问。
据悉,巴格达二十五日发生两起自杀式汽车炸弹袭击,造成至少一百五十五人丧生,五百多人受伤。中国驻伊拉克大使馆和新华社巴格达分社均设在曼苏尔饭店内,离爆炸地点五十多米。(完)
' />近几个月来,伊拉克恐怖袭击的特点出现了新变化:袭击目标从市场、餐馆和清真寺等平民目标开始转向政府机构,特别是8月19日的连环爆炸袭击以及此次连环袭击凸显了这一特点。
装载数百公斤乃至上吨炸药的汽车在最近的两次袭击中,都轻易通过了安全部队的道道检查站,驶到戒备森严的伊拉克政府机构附近,使伊拉克民众对安全部队的能力及可信度充满怀疑。
分析人士认为,恐怖爆炸的意图就是要告诉伊拉克人民:马利基政权是无能的,它既无能力改善民生,更无能力保护民众生命安全,甚至自保,从而动摇马利基政府的威信和政权的合法性。伊拉克分析人士直言:恐怖爆炸“是对马利基发出的信号”。
马利基在事发后迅速赶往连环爆炸现场视察,为伊拉克安全部队和民众打气。
虽然马利基竭力鼓舞士气,但是连续发生的重大爆炸袭击,使得伊拉克民众感到了恐惧和不安。26日的伊拉克媒体也充满了愤怒,对巴格达连续遭受重大袭击极为不满,批评一些政党要为激烈争权夺利带来的恶果负责,同时批评政府和安全部队的安保措施存在重大漏洞。
马利基政府的威信受到明显重创。媒体指责马利基为在明年大选中获胜,无视存在的种种安全隐患,粉饰“太平”。因此很多民众都在问:“美国撤军后,马利基政府能控制局面吗?”
马利基在今年1月的省级议会选举中大获全胜,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自2008年以来伊拉克安全局势明显好转。马利基也一再向民众保证自己有能力维护国家的安全与稳定,甚至宣布要拆掉巴格达的所有隔离墙,以此证明局势好转和政府信心。
但是自6月30日伊拉克安全部队从美国手中接管安全控制权后,局势明显恶化,“8·19”袭击和此次爆炸更是直接让马利基的诺言成为空话。
据新华社电 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市中心25日遭到连环自杀式汽车炸弹袭击,造成重大伤亡。联合国、欧洲联盟(欧盟)、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美国、法国和伊朗等国际组织和国家纷纷发表声明,对袭击事件表示强烈谴责。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25日发表声明,强烈谴责当天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市中心发生的两起自杀式汽车炸弹袭击事件。美国总统奥巴马25日发表声明,强烈谴责巴格达爆炸袭击事件。奥巴马说,爆炸袭击事件暴露了恐怖分子仇视和破坏伊拉克人民和平未来的险恶用心。
' />其实,炸弹不但让伊拉克百姓遭殃,也炸到了伊拉克现政府及华盛顿。
连环爆炸,炸伤了马利基政府的“脸面”。很大程度上,马利基的地位,正是建立在对改善国家安全形势的承诺上。今年一月,其在省级议会选举中的胜利,就基于去年以来伊拉克安全形势的好转。但从今年6月30日驻伊美军向伊拉克安全部队移交权力后,伊拉克的安全局势明显恶化。从“8·19”袭击,到此次的爆炸,随着戒备森严的伊拉克政府机构纷纷“中弹”,马利基政府的威信也被炸出了裂痕。
连环爆炸,也破坏了华盛顿的如意算盘,白宫的战略调整可能陷入尴尬。伊拉克于华盛顿,就像是湿手沾了干面粉,美军在此地耗时长久、伤亡巨大、名声不佳,早想溜之而后快。自从奥巴马换下了小布什,就一直在盘算怎样从这潭烂泥里体面地脱身。近年来,在美军和伊政府军的合力打压下,伊反美势力屡遭重创,安全局势的确有所好转,加上明年一月伊拉克将举行大选,一个“民主工程”眼看就要成型,美国本想及时抽身,一是证明自己的胜利,二是配合奥巴马的反恐战略调整,将重心转向阿富汗,腾出手来集中打击盘踞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基地”组织及其他极端势力。根据这如意算盘,美国已经在6月30日撤出了伊拉克城镇,明年8月底前,其计划撤离全部作战部队,到2011年底前,则从伊拉克撤出所有美军人员。但现在伊拉克炸声迭起,美军的战略部署恐受牵制。
连环爆炸,一定程度上凸现出伊拉克现政府的“失职”和美国的“失败”,这也许正是袭击发动者的意图所在。马利基领导的伊拉克安全部队看来并未能及时有效地填补美军撤出后留下的真空地带,后者的逐步离场,已经破坏了原先的力量平衡,让蛰伏已久的武装势力重新蠢蠢欲动。爆炸也让人们看到,明年初的伊拉克大选变得更不确定了。当前伊拉克各党派的争执,已经导致选举法在议会难产,如果马利基政府掌控不了安全局面,伊局势进一步恶化,选举或将无从谈起。如果伊拉克大选被迫推迟,那么势必会有更多的袭击、更多的政坛争斗,这又将反过来严重影响奥巴马总统的撤军计划。(杨立群)
' />恐怖袭击震惊了伊拉克,也震惊了国际社会。联合国、欧盟、阿盟、美国、法国、伊朗等国际组织和国家纷纷发表声明,强烈谴责这起血腥的恐怖袭击事件。
两个多月前的8月19日,位于巴格达的伊拉克外交部和财政部大楼便曾遭到连环汽车炸弹袭击,导致近百人死亡。当时,许多媒体以“登峰造极的疯狂袭击”来形容那起事件。但两个多月后,一场更大的噩梦让人们陷入了更为痛苦的深渊。
有伊拉克媒体评论说,伊拉克人民还没有来得及享受“民主”和“自由”,却发现连起码的“安全”和“平静”都变得毫无保障。在美军交出城市控制权后,伊拉克安全部队开始单独执行任务,此后伊拉克恐怖袭击事件的总量有所降低,但重大恶性袭击事件越来越多,人员伤亡数字不断创造纪录。
此次恐怖袭击的元凶尚未确定,但根据美军发言人的说法,幕后黑手依然最有可能来自两个方面,即“基地”组织和前政权的追随者。袭击的目的在于重新挑起教派冲突,破坏明年1月中旬伊拉克议会选举前的安全局势,打击马利基领导下的伊拉克政府的信誉。
马利基在今年1月的省级议会选举中大获全胜,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自2008年以来伊拉克安全局势明显好转。马利基也一再向民众保证自己有能力维护国家的安全与稳定,甚至宣布要拆掉巴格达的所有隔离墙,以此证明局势好转和政府信心。
舆论认为,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马利基政府势必会竭尽全力加强巴格达和其他城市的安全保卫工作,避免政府信誉再次遭到重大打击。然而,马利基政府能否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仍然是个未知数。(人民网驻叙利亚记者 杨 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