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台北故宫翠玉白菜礼品“中国制”风波,台湾《联合报》今天的社论指出,这本来小事一桩,但有的“立委”咬住不放,台北故宫随即要求厂商改卷标为“台湾设计”,但仍有青年学生接棒抗议,先是责问台北故宫是否“北京故宫分院”,还以“刀斩翠玉白菜”以示不屑“中国货”,又盯住大陆旅游团发放“拒买中国货”传单。而这一切,都以“我爱MIT”的名目行之。
社论说,青年学生“爱用台货”原是好事,尤其此刻应振兴内需经济,谁不爱MIT呢!不过,大学生有知识更要有常识,“爱台湾”跟“爱台湾制”不全是同一回事。关于MIT,有几个问题要澄清一下,也有好几个老师可以去请教一下。
第一个老师是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经济学家密尔顿·佛里曼。他有个著名的“铅笔故事”已成经典教材。佛里曼说,纵然是简单商品如一支铅笔,也不可能以一人一国之力完成。光是笔身的木材,从伐木场开端,连锯树的电锯都要溯及不锈钢和某处的铁矿原料;而笔心的铅,可能来自南美某石墨矿场;笔头橡皮擦,可能源自马来西亚树胶;还有内里黏合的胶,外壳涂上的漆……这整个过程牵涉全球成千上万的人力投入,通过“看不见的手”组合而成。
第二个老师,可以去找施振荣或陈立恒或任何一位台湾自创品牌的企业家。高技术如宏,有哪一部计算机敢说是从头到脚MIT?从芯片到外壳,组装成品送到消费者手中,一定是“联合国”的产品。又如近年爆红的法蓝瓷,设计与营运总部在台北,车间则在大陆的厦门和景德镇,“法蓝瓷景德镇园区”去年产品达一百万件,热销全球。这样的“台湾之光”也免不了“中国制”,有什么好异议的吗?
第三个例子,是最近一则挺好笑的新闻。有崇尚名牌者,气冲冲拿了两件亚曼尼T恤前去店里质问。一件是“中国制”,另件卷标“意大利制”的反而较便宜。原来“意大利制”才是假牌,因为亚曼尼已经不再在意大利本地生产T恤了。类似例子不可胜数。英国以风衣著名的老牌Burberry,移厂到大陆也曾在英国民众间引起议论,但英国人就算感伤,也不致迁怒于大陆。爱用台湾货本意是不错的。但全球化到如此地步,其实很难有什么产品是百分百的“本国制”。
社论说,MIT曾行遍全球,为台湾赚进不少外汇,但台湾人心知肚明,绝大多数的MIT乃接单制作的代工产品,难谓真正的台湾骄傲。岛外一打喷嚏,台湾就感冒,原因正在于此。多少年来,台湾喊产业升级,希望往代工制造的“上游”走,现在总算创建了一点成绩。也因此,诸如礼品、纪念品那些小玩意,从MIT变成了Made in China,未必值得台湾捶胸顿足。果真做到以台湾为上游,把低阶的代工交给大陆厂,不正是台湾产业升级的实践吗?有什么好表现“民族义愤”呢?
社论认为,这次翠玉白菜礼品的例子里,单挑台北故宫找碴恐怕抗议者另有醉翁之意。台湾有人有“反中情结”,不是不能理解,但今天全球化之下的经济分工无必要。按照佛里曼的想法,利伯维尔场的力量足以促成世界和平呢。另一位佛里曼,写“地球是平的”的汤玛士?佛里曼,也曾大力推销“黄金拱门理论”,说有麦当劳的国家(表示融入全球市场)不会相互打仗。这样说起来,由台湾下单走到Made in China,对两岸都不是坏事,大学生爱台湾,要有正确的知识基础才是。
- 2009-03-31爱台不能只呼口号 马英九揭碑感触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