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杨元元以优异成绩考取武汉大学经济学系,两年后其弟也考取了武汉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在随后的日子里,杨元元通过勤工俭学完成了学业,其弟弟也被保送进入北京大学读博。也正因为姐弟俩已取得了名校的本科学历还继续深造,引发了网络上的激烈讨论。惋惜之余,也有不少人责难他们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认为一家两个孩子,一个读博士,一个读硕士,为了自己的好前程,却让母亲寄人篱下,念到硕士博士了连个床都能没给老母亲,为了多个证书让母亲受大累,连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道理都不懂。
  
  杨元元临死时会不会后悔自己读研究生的抉择呢?想必“连个床都没能给老母亲”的内心愧疚也一直在困扰折磨着她,终于5天5夜未合眼精神彻底崩溃。姐弟俩求学时,肯定有不少人羡慕杨母,夸她教子有方,俩个孩子读书成器。当孩子本科学业完成后难以“成器”,大学毕业后,元元漂泊在武汉,工作也并不稳定,不知道周围人对他们又是如何评价。杨元元自杀前一天感叹“知识难改变命运”,或许越来越多的人也会认同这一点,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往日,孝子背着残疾母亲上大学感动了多少人,今天元元携母亲读研究生却背负不孝的骂名。
  
  在人生不同的阶段应做不同的事情。十八九岁的元元携母上学,人们会同情她并给予帮助,等到30岁的而立之年,再做同样的事情,人们的看法就会转变,学校也不再支持这样的行为。大学毕业时,我身边就有这样的同学,因家境贫困,考上研究生也不念了。他们觉得进一步深造只是锦上添花,不是生活必需品。追求高学历对穷人来说简直是“奢侈品”,读完本科就实属不易,该努力挣钱养家了。
  
  主张穷人不该追求高学历的人,抱着改变自己,适应现实环境的心态,穷人应该随遇而安、逆来顺受。殊不知教育对于个人而言,就是培养其在社会上生存的能力,提升生存的质量。这点对穷人尤为重要,杨元元在逆境中奋发读书,继续深造也是为了有更好的生活。在2007年教师节前夕,温家宝总理来到北师大看望免费师范生。他说:“我以前讲过穷人的经济学,今天讲讲穷人的教育学。我们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努力使教育体现出最大的社会公平,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圆大学梦。让所有贫困家庭的子女都能上学,真正享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利,这就是穷人教育学。”杨元元之死给“穷人教育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满足贫困孩子都能上学只是第一步,有条件时还应保证贫困学子体面地接受教育,身心愉快地学习。
  
  依国情要让每个贫困学子能够上得起学都难以保证,更别提让他们不受歧视,有尊严地学习了。能不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对象,在有条件的地区实现学习的尊严。元元殒命上海海事大学,虽然学校并没照顾杨母的义务,可地处发达地区的高校完全有能力对研究生发放更多的补助,给予更好的生活条件。退一步讲,不能惠及全体学生,也可以对贫困学生特事特办,让他们衣食无忧,专心致志的学习研究。多年前,读研究生待遇好,生活有保障,杨元元若在那个时代或许烦恼少了很多,今天经济在发展,可研究生的生活状况却每况愈下。杨元元之死让我们重温“穷人教育学”。' />
  
  杨元元死了,她死于自杀。这位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学专业的上海海事大学2009级法学系研究生在宿舍卫生间用两条系在一起的毛巾,将身体悬挂在卫生间水龙头上,半蹲着以一种极为痛苦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面对鲜活生命的悲情消逝,善良的人们怎能不扼腕叹息?不能说杨元元不优秀。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学专业,上海海事大学法学系公费研究生——这两点,足以证明。都说“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成就未来”,可杨元元最终还是不解知识为何难改命运,读书为何难成就未来。
  
  报道说,杨元元自杀之谜的背后一直缠绕着两个字——贫困。确实,贫困是杨元元事件的一个重要因素,但这起社会悲剧的根源却不仅仅是贫困:责任的苍白和道义的缺失难道不是绞杀杨元元的凶手吗?
  
  诚然,贫困不是自杀的借口。一定程度上说,自杀是逃避现实的懦夫行为。可是,如果不是真的山穷水尽,如果不是真的“看破红尘”,谁会轻易放弃对这个世界的眷恋和对生的渴望?
  
  因为贫困,人生道路充满坎坷、遍地荆棘:大学本科毕业因拖欠学费,5年后才拿到毕业证,也间接导致工作不顺;因为贫困,想和老母亲在宿舍里凑合挤一下却遭到拒绝……
  
  因为贫困,甚至连起码的人的尊严都得不到保障:在其母租房还无着落时,学校突然强行撵人,连普通正常的探访都要受到“乡下人”的辱骂和“不发毕业证”的威胁,被逼无奈的母亲瞒着女儿坐在寒风瑟瑟的学校礼堂前过夜——将心比心,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礼遇啊!
  
  杨元元死了,她死于自杀。卫生间水龙头上的两条毛巾将这名还没有来得及“回报社会”“回报祖国”的在读研究生永远定格在30岁,她用极端的方式发出了悲天的呐喊与悯人的控诉。
  
  杨元元死了,她死于自杀。杨元元是母亲的女儿,“大学还入了党”,她为什么选择逃避反哺之义、跪乳之恩的义务,同时也选择了背叛自己当初“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誓言?
  
  假如杨元元不是出身贫困家庭,所有一切皆可迎刃而解,而悲剧也将不会出现。君不见,马太效应越发明显,“赢者通吃”犹如地壳下的火浆暗流涌动?出身权贵阶层的子弟们是多么的“前途似海、来日方长”:考不上大学冒名顶替的,大学一毕业就进入要害部门和单位的,神奇的还有尚在念初中的小娃娃就当上公务员拿工资的……
  
  杨元元死了,她死于自杀。在同情和悼念杨元元的时候,我们不禁要问:杨元元之后,还会有张元元、李元元、王元元、赵元元吗?而在专家学者论证“是个人太脆弱还是学校太冷漠亦或是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的时候,笔者唯一能做的就是——寄望杨元元来世别投错胎!' />